從石段街頂折返往下走時,已經快中午了,但上午的溫泉街幾乎沒有外來客,也看不到有啥食堂或便利超商,對沒有預先規劃午餐地點的犬太郎來說著實有點緊張,因為石段街這裡一般中型的溫泉旅館好像沒有供應午餐啊?可能得跑到比較遠的像木暮、グランド、東急ビラ這種度假村式的大型飯店才會有日間營業的餐廳。沒想到行至石段街下段伊香保町營的公共溫泉浴場石段の湯時,就發現一家食事處 四季彩

犬太郎之前在紀伊國屋翻閱日文旅遊書時,幾乎每本介紹伊香保的旅遊誌都會提到四季彩,雖然現場看到只是一間很小的食堂,但看在門口貼著一張掛料理東西軍どっちの料理ショー)保證的說明,大意是說有某集豬肉與牛肉的對決中,該店使用的這種國產もち豚(日本大部分豬肉都是台灣過去的,日本國產的是物以稀為貴的)還贏了特級松阪牛。

本來想先去泡湯再吃飯的,但很不幸石段の湯正整修中,只好直接走入餐廳。

這裡的名菜是カツ定食トンカツ重(信州式炸豬排蓋飯)與拉麵。拉麵列名在內是因為叉燒肉是用那個特選豬國產豬做的,感覺不是挺特別的,所以犬家就主攻前兩種可大口吃肉的。トンカツ定食像知多家或和幸那種,用厚肉片炸的豬排跟高麗菜絲一起擺盤,白飯另用碗附上。トンカツ重則是先在米飯上鋪高麗菜絲,再疊上幾片炸得酥脆且淋上醬汁的里肌肉片,據說是因為信州人個性較急,才衍生出這種統統擺一碗內,上桌就可以扒飯的吃法。雖說兩種炸豬排都不錯吃,不過1200日幣起實在不算便宜,比和幸還貴喔!

回到石段街再往下走一點點,就可以看到伊香保關所了,這也是石段街的入口,整個關所大約就一棟民居大小。過去在江戶時代,要進入伊香保的泡湯客必先入關所接受身份查驗,現在只要花100日幣就可進去逛一圈(真的只有一圈),順便貢獻一下維護費。目前關所裡還展示著舊時的武器、農具跟當時的行政命令佈告、通行證等,犬太郎還花了點時間研究裡面列示的盤問入境者程序與核准入境條件等。

從關所往外走,可以岔到路面較寬的縣道,在靠近縣道交口的地方,藏著一棟舊ハワイ公使別館。ハワイ應該是 Hawaii 吧,但犬太郎這理組的外國歷史笨蛋,完全不知道它還獨立成為一個國家過?!總之這間已列為文化財的小木造兩樓平房就是當年ハワイ大使居住的地方,聽說是日本境內唯一殘留的ハワイ王國相關建築(這國家到底活了幾年?),白天可以自由參觀,不過不能登上二樓。

另外,在隔縣道斜對面有間德富蘆花記念文學館,據說這位德富蘆花是大正初期(191X)的小說家,曾以伊香保為背景發表小說「不如歸」。因為犬太郎跟他不熟,只有陪犬媽去借廁所的交情而已,有興趣的朋友請看【青空文庫】的介紹:p。

因天氣實在是很適合健行,犬家又沿著縣道往東走,十幾分鐘後就看到昨天下車的地方,這才搞清楚整個伊香保的街道脈絡。選了條平行石段街幾十公尺的馬路往上爬坡,這條應該就是溫泉街各店家補給用的車用道路,不過斜度頗令人在意,所以折騰了好一陣子才走到昨天看到上越群山的那個小空地。

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一棟很可愛的洋風建築,原來是【伊香保町立ロープウェイ】(纜車)的不如帰駅,願意付800日幣的話,就可以拉到上面的見晴し駅

犬家終究沒有上山,一來是時間不太夠,二來是這裡的視野已經很好了,只須靜靜的看著眼前的天色山景數分鐘,便有極大的滿足感!

比約定的時間早一個鐘頭回到旅館,想說去咖啡廳點杯東西坐坐,沒想到今天人很多喔!而且只有我們是來喝東西的,其他都是在辦Check In,然後,犬妹妹突然一怔:怎麼這麼多和服婆婆?

原來昨天客人少,只出現一位和服婆婆,今天人多,只少出現五位, 等到周圍的客人都換了兩、三輪(生意超好),我們的飲料也喝完了,時間還沒有到,服務生又細心地幫我們補上迎賓用的熱抹茶,犬太郎也抓住最後的機會在旅館裡照呀照把行李整理好。

終於到搭車的時間,在湯婆婆的招呼下,我們坐上旅館的小巴(車庫裡還很多輛呢),專車接送到要搭回程巴士的站牌處,路上遇到坡陡顛簸(就是前幾段提到的險坡),駕駛還會親切地叮嚀要小心注意,不要受傷,不到10分鐘,就到我們昨日的起點。

手上拎著臨行前湯婆婆送給我們的礦泉水(上面寫是上毛榛名的水喔!)跟糖果,依依不捨地步上高速巴士,回想這兩天一夜的伊香保之旅,或許直到很久的將來,都將是充滿新鮮回憶的家族旅行。

Posted by 團長 at 22:14, 0 comment, 0 trackback.
Add a trackback
Add a comment

Your name. (required)

Your personal website. (optional)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show in page. (suggested, but optional)

Text format is "Plain Text".

Enter "RlNQi"
© hover year to navigate month: powered by dj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