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羊ヶ丘,我們回到札幌市區,沿車站地下街回到旅館暫時休息一下後,決定前往近在咫尺的北海道大學植物園(簡稱北大植物園)。

北海道大學植物園前身是札幌農校(也是北海道大學的前身)為教育研究所需附設的植物園,面積達十三萬平方米,種植的植物超過4000種。從鄰近的札幌京王飯店看過去,整個植物園都圍困在濃濃的綠蔭中,像是都市中的幽暗密林一般。園區最特別的是保存了北海道固有的植物,其中多半是屬於北方圈冷溫帶,也有規劃外來植物的區域與溫室等,以上都是從簡介上抄下來的。

從植物園大門進入,走幾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大片彷彿絨布般柔密細緻的草坪,日本人稱這種濃密的草地為ローン(lawn)或芝生(芝就是一種草),雖然沒有禁止踐踏,但卻禁止在上面進行球類運動或遊戲等,因為很容易就會磨損草皮,保護美麗的自然環境需要大家的公德心喔!

成立於明治初期的北大植物園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所以園內有許多棟屬於國有文化財級的古蹟建築,多是創校時留下來的,極具紀念價值,而且有些還在使用中喔! 因為我們就是看到疑似研究生的傢伙飛奔進一棟裡面書冊滿出桌子蔓延至地上的屋子裡,也在不知年歲的御手洗裡使用了一番^^;

園內唯一的一棟紀念館是宮部金吾紀念館,這位先生是百多年前札幌農校第二期學生,畢業後陸續赴東京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回國後創立了北大植物園,聽起來就很偉大吧!

更偉大的是紀念館裡面保存的宮部先生當年研究的筆記與私人書信。數十本記載滿滿有關植物研究的筆記,上面是使用偶會滲漏的鋼筆字跡,除了整齊又清晰的英文 草寫(天呀!他怎麼辦到的?!)之外,就是僅由鋼筆畫出卻鉅細靡遺的各種植物素描,幾乎都是圖文並茂的解說,如果有人要出版一本給植物科系學生的黑白植物 圖鑑的話,差不多只要把這些筆記拿去照相製版就可以了!

私人書信更是令人讚嘆,幾乎就是清末的中文白話文體與字彙了,跟現代日本的漢字反而差很遠,也看不到假名,還有仿似中文詩詞或成語等勉勵學生的良言錦句,明治年代的學者怎麼這麼厲害@_@< (台灣跟日本都一樣,也是越以前的學者感覺越強)

還有一棟是專門用來展示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的,這些標本的年紀都比狗爪子還大,而且製作精良,即使隔著玻璃觀看,都會有驚心動魄的感覺,彷彿這些珍禽猛獸 都只是暫時受了凍結的魔法,封印一消就全甦活過來,圍著不知死活亂闖的狗爪子與狗鼻子,為了避免心臟負荷過重,待不到兩刻鐘便夾著狗尾巴逃去~~~~



北大植物園裡嚇人的還不只這些,越往園中深處走,越覺天光漸黯,現在才下午四點哩!但是周圍林木越走越高聳,垂枝藤蔓的密度越有令人窒息的趨向,林相也越來越複雜,還有一大群烏鴉陣陣飛過^^;

說到烏鴉這種日本特多的都市鳥類,真是令狗爪子毛骨悚然,如果你也一樣看到烏鴉頂著兩隻加起來近公尺長的翅膀高飛且三五成群結隊的景況,就不會嫌狗 爪子大驚小怪,更何況先在方圓百公尺內幾乎只有細皮嫩肉膽小如鼠的狗爪子與狗鼻子,萬一被烏鴉群攻擊可不是好玩的,所以避開烏鴉啼叫的範圍,繞一圈往植物 園另一端走去才是上上策,至少心理上平安不少:)

走過一大片像是雨林的地方,眼前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園內大大有名的玫瑰園(Rose的日文叫バラ,但我不知道是從那個外文單字來的)。 質樸簡單的羅馬風庭園,襯上沒有刻意修剪的花草,頗有遺世獨立的桃源味道,不禁想到天空之城裡衰敗以後的LAPUTA,不過這裡沒有邪惡的黷武軍團,也沒有正義勇敢的熱血少年,只有悠哉地忘了時間的狗檔雙人組:p

忽然,出現一聲金屬物體移動的聲音!?

還好不是毀滅型機器戰士出動,而是一位年輕爸爸推著空的嬰兒車,牽著小小孩進來賞花。

不知是日本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經式微,還是北海道人比較洋派開明,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日本爸爸而不是媽媽照顧小孩喔!無論如何,父子情深真是令人同感幸福:)。

想要看微風徐徐顫動的大波斯菊花叢,可以按這裡

除了以上介紹的景物外,植物園內還有著名的ライラック(紫丁香),種在小徑的兩側,可惜時節不對,已過了春暖花開的五月天。不過別遺憾,北大植物園四季都有它獨特的風情:春天是蠢蠢欲動的嫩黃,夏天是生氣盎然的新綠,秋天是盛極轉衰的褐紅,冬天則是雪覆林木的潛沈。據說在早春的雪色之下,許多植物的嫩芽宛如甦醒的森林妖精一般地勃發,就等有機會在此時節拜訪北海道的同道體驗後告訴大家!


Posted by 團長 at 23:06, 0 comment, 0 trackback.
Navigate
Add a trackback
Add a comment

Your name. (required)

Your personal website. (optional)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show in page. (suggested, but optional)

Text format is "Plain Text".

Enter "wyDGt"
© hover year to navigate month: powered by django